本文以大班语言活动《七只瞎老鼠》为例 南宫体育,深入挖掘绘本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STEM教育理念巧妙融入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之中。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想象画面,理解故事内容(重点)。 南宫体育。
2 南宫体育,尝试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的特点,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难点)。。
3,懂得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能只看一小部分就下结论。 南宫体育。
二、活动准备
《七只瞎老鼠》PPT课件 南宫体育,神秘箱,三组游戏教具(被遮挡的小动物身体局部图)。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⑴出示神秘箱,幼儿游戏,激发兴趣
教师:“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箱,箱子里是一位神秘的朋友 南宫体育,你们猜猜他是谁,”。
幼儿1:“是不是水果?”
幼儿2:“可能是一只可怕的大怪物. ” 南宫体育.
教师:“老师要告诉你们两个线索——箱子里面的神秘朋友并不可怕,很安全,箱子表面有四个孔,手伸进去可以摸到神秘朋友的身体,谁愿意来摸一摸 南宫体育,并把你猜到的内容告诉大家,”。
幼儿1:“我摸到了它身体上的毛。”
幼儿2:“我摸到了一个尖尖的东西 南宫体育,好像是嘴巴,”。
幼儿3:“我摸到了它的尾巴,也有毛 南宫体育,像是鸡毛,”。
幼儿4:“我摸到的是两条腿,还有爪子。”
幼儿5:“我猜是一只鸡。”
⑵揭示结果,引出故事内容
教师(打开神秘箱):“有个小朋友猜对了——是一只仿真大公鸡。”
教师:“小朋友们齐心协力猜出了神秘朋友。有七只小老鼠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怎样解决的。”
(评析:教师用神秘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同时,四名幼儿触摸神秘朋友身体的不同部位并进行描述,其他幼儿则结合线索进行猜测,将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2.基本部分
⑴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①介绍七只老鼠眼睛看不见的特点,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七只瞎老鼠认识世界的方法。
②讲述故事,了解每一只老鼠摸到的都是神秘朋友身体的一部分。
教师:“明明七只老鼠摸到的是同一样东西,但为什么它们的感受都不一样呢?”
幼儿:“因为它们摸到的地方不一样。”
教师:“七只老鼠摸到的是神秘朋友的哪一个身体部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评析:因为前期有玩神秘箱游戏的经验,幼儿很快便能理解故事中七只老鼠得出不同答案的原因,难点前置对突破故事中的难点至关重要。)
③出示图片,对比观察七只老鼠分别摸到的是神秘朋友的哪个身体部位。
④将获得的信息结合起来,猜测神秘朋友是什么动物。
教师:“从小老鼠给到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这位神秘朋友的腿像一根大柱子,鼻子像一条蛇,牙齿像一把锋利的矛,耳朵像一块峭壁,尾巴像一根绳子,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幼儿:“是大象。”
小结: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每只小老鼠摸到的都不一样,原来它们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看来要将很多信息结合起来,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
(评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关键信息,完整讲述神秘朋友的特点,为幼儿的讲述起到了示范作用。)
⑵游戏:猜动物
①演示游戏规则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间小房子,房子里住着一位动物朋友。房子上有一些小窗口,每人打开一个窗户,把你看到的内容讲述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定要把你看到的内容说清楚,这样别人才能猜出来。”
②小组讲述
教师:“老师准备了三个小房子,每个房子上都有五个小窗户。现在请你们五个人一组,每人从窗户上拿下一块信息进行讲述,这样大家才能根据信息猜出房子里是什么动物。”
幼儿分成三组,尝试按规则练习讲述。
③集体讲述
每组的五个小朋友分别讲述自己看到的关键信息,其他小朋友则结合信息猜测房子里是什么动物。
小结:今天的活动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全面、多角度地去看待每一件事物,不能只看一小部分就轻易下结论。
(评析:“集体演示—小组ng体育官网入口地址—集体讲述”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体现了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十分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
3.结束活动
⑴教师讲述故事结尾,请幼儿给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
⑵推荐绘本《七只瞎老鼠》,激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4.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蒙住爸爸妈妈的眼睛,然后拿一样东西让他们摸(注意:不可以拿小刀、剪子之类的危险物品),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答案!
1.绘本分析
绘本《七只瞎老鼠》改编自民间故事《盲人摸象》,使得故事更契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特点。七只瞎老鼠各有各的色彩,红绿黄紫橙蓝白七种颜色具有引导幼儿认识颜色的功能;每只老鼠的联想都用到了图片,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展开想象,而且有助于他们认识各种造型;绘本中第一到第七,星期一到星期天,可以丰富幼儿的数概念,加强幼儿对形容词和量词的理解和学习;绘本故事还揭示了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总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正确的,别人所言是错的,看问题一定要全面,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且要仔细、谨慎,避免草率得出结论。
2.设计思路
⑴由浅入深的三维目标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想象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尝试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的特点,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情感目标:懂得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部分就轻易得出结论。
三个目标层层递进,既有关联又有递进,使得活动过程衔接紧密、层次清楚。
⑵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出示一个神秘箱,通过游戏让幼儿直观感知——摸到神秘朋友身体的一部分,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讲述故事,通过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猜,了解故事内容。同时结合幼儿的认知经验解释故事中矛和峭壁的意思,帮助幼儿深度理解故事内容。最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讲述从上到下、从前往后完整地“摸一摸”这个东西,猜猜它到底是什么,回顾故事情节,使幼儿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第三环节,分组进行趣味游戏,根据小动物身体局部的特征猜出它是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概括自己看到的东西。
第四环节,教师讲述故事结局并揭示故事的主题思想。
这四个环节中,大环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每个小环节也同样衔接流畅,这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并且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就感。
⑶幼儿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的体现
在讲述故事的环节中,运用引导性启发——在讲完红老鼠星期一摸到“红柱子”的故事片段后,借助动作、语言和图片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想象猜测这个神秘的东西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示的信息越来越多,故事的情节也逐渐变得清晰,接着通过全面回顾帮助幼儿构建完整的故事框架。同时,给予幼儿比较充分的表达机会,让幼儿通过听一听、猜一猜层层递进地理解故事内容。
⑷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过程,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剪下小动物的身体局部图让幼儿猜测,而是用小窗口的方式去展示,请幼儿打开小动物家里的窗户,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进行描述。这种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欲望,他们都想打开窗户看一看、说一说。在此过程中,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在玩的过程中探究新知识,并清楚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知网
文章原名:《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语言活动——以大班语言活动《七只瞎老鼠》为例》,文章有删减
作者:王昌玲 陕西省安康市幼儿园